高校经费是支撑高等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保障。
当前,高校经费已形成以财政拨款为主体、社会捐赠为重要补充,融合科研项目经费、校企合作收入等多元渠道的供给体系。高绩(ID: gaojidata)重磅发布《中国高校经费概览(2025版)》,全面而深入地揭示中国各高校经费资源的配置现状,为高等教育领域的决策制定者、管理者及广大师生提供全面的参考依据与洞察视角。
预算经费:超80%“双一流”经费上涨
据高绩(ID:gaojidata)统计全国“双一流”建设高校近3年(2023-2025年)预算经费(部分“双一流”建设高校数据未找到或未公开),其中117所“双一流”建设高校实现3年预算经费整体上涨,占比高达84.2%。
整体来看,全国有20+所头部高校迈入“百亿俱乐部”。2025年预算经费方面,29所高校超百亿,其中预算经费在300亿元以上的高校共计三所,分别是清华大学(395.18亿元)和浙江大学(352.31亿元)。
对比2025和2023年预算经费,哈尔滨工业大学(58.59亿元)的预算增长超50亿。此外,3年预算经费增长超30亿的高校还有浙江大学(43.30亿)、北京理工大学(38.76亿)、北京大学(36.67亿)、西北农林科技大学(34.77亿)和中国农业大学(33.40亿)。


截图自《中国高校经费概览(2025版)》
社会捐赠:民办高校,捐赠收入霸榜!
高绩(ID:gaojidata)根据民政部民政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慈善中国及各高校官网公布的基金会年报整理了2024年内地高校捐赠收入情况,以反映我国高校最新捐赠收入情况。(需要说明的是,由于财会流程、记账周期等因素影响,捐赠新闻报道可能与高校基金会年报收入总额存在出入。)

2024年,宁波东方理工大学以43亿元的捐赠总收入断层领先,展现出这所由社会力量举办、国家重点支持、省市共同建设的高起点、高水平、国际化的新型研究型大学的强劲实力。另一所捐赠收入亮眼的民办高校是福建福耀科技大学,以1亿元的捐赠收入处于第25名。
科技成果转化:唯一“双非”,成果突出!
2023年,高等院校以转让、许可、作价投资和技术开发、咨询、服务方式转化科技成果合同金额排行中,清华大学位居全国高校第1名,相较去年上升2名,重返榜首。上海交通大学紧随其后,位居全国高校第2名,与去年持平;华中科技大学相较去年上升3名,今年进入全国前三甲,表现亮眼。
总体来看,5年均入围的高校,仅有一所非“双一流”高校的身影——江苏大学。江苏大学在非“双一流”高校中表现最为突出,以约33.72亿的5年合计合同金额上榜,甚至超越不少“双一流”建设高校。

*以上内容转自“高绩”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