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日下午,逸夫图书馆广场人头攒动、热闹非凡,近千名同学聚在一起共同欣赏一场“非遗”展演。这是学校图书馆、团委共同举办的第十三届读者服务月系列活动之一:“寻传统文化 扬非遗神韵”展演活动。
非遗展演 感受文化魅力
舞台上,表演歌曲串烧的学生们将民族乐器与流行歌曲进行巧妙结合,使用古筝、笛子、笙等乐器共同演奏了《兰亭序》《青花瓷》《菊花台》;身着红色汉服的表演者以舞蹈的形式演绎了三国时期吕布与貂蝉之间的爱情故事。
“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绿水青山带笑颜……”黄梅戏表演专业2022级的李新悦与朱文豪,为大家带来了《天仙配》《孟姜女》等三首黄梅戏经典曲目。“为了更完美地呈现演出,我们花费了一周的时间进行排练,并不断进行查漏补缺。”她表示,希望通过这样的展示,能让更多年轻人了解黄梅戏、喜欢黄梅戏。
川剧变脸与秦腔喷火作为压轴节目“亮相”舞台。表演者身着黑色戏服,通过舞蹈动作的掩护,手一挥、头一甩,脸谱迅速变换。每一次变脸,都伴随着观众们的惊叹声和掌声。与表演者互动的中国语言文学类专业2024(5)班的付海蓉,是特意从菱湖校区来到龙山校区参加活动的。“这是我第一次近距离接触到变脸艺术,感到新奇与兴奋。”付海蓉坦言,她一直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满兴趣,听说学校里举办相关活动,便毫不犹豫地前来参加。
非遗体验 传承传统工艺
创意绒花、墨韵书法、手工漆扇……6种非遗体验项目的“小摊”在广场两侧井然有序地排列着,吸引了大批学生前来参与。
“用左手食指捏住丝绒线,右手拿铜丝……”体育表演专业2022(2)班的王博愉是非遗缠花体验项目的“小老师”,“当看到那些没有制作缠花经验的学生们,在我的帮助下能够顺利做出一个发簪的雏形时,我感到很自豪。”王博愉表示,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使更多的人尝试制作缠花,并为缠花的传承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在水中滴入大漆后,法学专业2023(3)班的王雅红使用搅拌棒将其与水混合均匀,并将白色扇面斜着插入水中进行旋转。取出时,她得到了一把独一无二的漆扇。“在此之前,我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了解仅局限于理论。”王雅红分享,通过动手制作漆扇,她真切地感受到了传统工艺的魅力,之后会更加积极参与此类活动。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的活态呈现,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图书馆工作人员表示,通过开展此类活动,不但可以提升大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而且能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认同感。未来,安庆师大将开展更多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活动,进一步筑牢五育并举发展策略根基。(撰稿:学生记者 苏月月 摄影:学生记者 夏雪 审核:刘燕)